Web2.0:网络文艺复兴 食肉动物嗅到新猎场
发布于:2006/1/10 8:57:25 点击率:2499
2005年10月的某一天,来自Google、微软、雅虎等网络巨头的重量级人物们,聚集在旧金山的白银大酒店36层的会议厅内,济济一堂,参加“2005年Web2.0研讨会”,与他们共同到来的也有刚刚创业不久、潜力十足的硅谷新面孔,这些毛手毛脚、不守常规的新贵们之所以愿意耐着性子,待在饭店里,开上漫长的3天会议,是因为这些对于商机极为敏感的“食肉动物”,已经嗅到了一个新的狩猎场。
当全球的媒体都将聚光灯打在微软等这些传统网络巨人身上的时候,其实诸多潜在的新势力已经蛰伏在网络的各个角落,近一两年来,网络产业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,一种被称之为Web2.0的网络新模式俨然成为最热门的话题,他们专注于社区网络的经营,将对网络的控制权下放到所有网民身上,他们将网络打造成通往更多生活可能性的一扇大门,他们的创意与颠覆之举,提供了另一种创业的想象,是全球65亿人口必须迫切关注的网络新势力,而在创业者和投资者的眼里,他们无疑是下一个Google和百度。
Web2.0这个词汇,带有非常明显的微软痕迹,让我们想起这个软件巨人不断升级Dos操作系统和Window的光辉历程,但最先提出它的人却是O'ReillyMedia的创办人、一个名叫蒂姆·奥莱利的家伙。Web2.0类型网站在很多方面有别于传统的网站。首先,他们再也不必绞尽脑汁想要向用户兜售什么软件或者产品了,他们提供的只是服务,也就是说,他们把网站当成一个平台,网络再也不是纯粹的空间了,而是一扇通往各式服务的大门;其次,用户将被置于最核心的地位。当用户打开传统的网站的时候,其实更多的是在接触传统媒体的电子版,网站背后有着一套非常完备的信息采集和生产机制,用户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被动地接受,而不是主动地创造,Web2.0的网站则学会了信任,他们将生产、掌控信息的权力完全下放给使用者,从而使得信息具有极强的“草根性”。
也正因为对于用户的重视,以Web2.0模式经营的网站成长速度之快,也完全超出了传统模式下的网站,最为著名的要数Flicker和Myspace了。Flicker不仅提供便利的操作界面供用户储存、管理像片,而且用户还可以对自己的像片进行自定义“标签”,也就等于将信息的定义权交给了用户,再加上强大的社区互动功能,使得Flicker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络照片社区,最终也以2000万美元下嫁雅虎;而Myspace则是美国最受年轻人喜爱的当红音乐社区,每个月有近3000万的用户流量,他们每天在这里花费数小时与网友分享个人的想法、照片和音乐,怪不得媒体大亨默多克愿意斥资5.8亿美元将其招至麾下;同样以社区为核心,“人际网络”更是充分发挥了网络的特性,以“六度分离”理论——即世界上两个完全不认识的人之间只隔了六级分离关系,根据这一理论,你想认识布什总统,最多只需要六个环节便可达到目的——为基础,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友体验,全球最大的商务人脉网站Linkedin成立仅仅两年半,注册用户就已经达到了420万。而国内也不乏这样成功范例,就其本质,供网友交流读书、看电影、听音乐经验的土豆网、分类信息网站唯客网,都是属于Web2.0类型的网站,而且成长的势头非常强劲。
不过,严格来说,将Web2.0视为一种革命似乎也有点不太合适,或许更确切的说法是“网络文艺复兴”,因为网络出现时最根本的精神——自由、开放、自发性、去中心化,依然没有改变,只是Web2.0将其发挥到了极致而已。
转载自:http://www.donews.com/Content